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宕昌,音同“当长”,寓意为“当有长久之盛”。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位于黄河畔,古时这里曾是黄河的转弯处,因此得名宕昌,荡气回肠。宕昌山河秀丽,地处西北却也云雾缭绕,仿佛仙境。宕昌也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和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在这片土地上,民间艺术绽放光彩,传统工艺独具匠心。
上海科技大学社会实践陇南小队共33位师生来到宕昌县,学习了解当地民俗,深入调研当地文化旅游产业和文化遗产现状,希望为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扬贡献一份力量。
陇南社会实践精彩视频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1935年,历经几番恶战的红军,刚从雪山草地中走出,并攻克了腊子口天堑。到达哈达铺的14000余名红军在这里得到了最及时的休养和补给。哈达铺镇自古就是西北入川的战略要塞和隘口,地处交通咽喉,座中四联。历史上盛产“岷归”等中药材,商贾云集,是古岷州最为富庶繁华的地方。一个偶然的机遇,红军在哈达铺一间药铺里发现了《大公报》《晋阳日报》等五六份报纸,正是这些报纸上面报道有关陕北红军根据地的消息,让党中央做出了“到陕北去”的重大决策。哈达铺也由此被誉为红军长征的“加油站”,成为决定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命运的决策地,一个彪炳史册的红色符号。
7月12日上午,全体师生前往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探寻并学习长征精神,领悟红色文化蕴含的振奋人心的力量。长征纪念馆里收藏了大量的文物,质朴但是厚重的史料将历史深深的镌刻下来,为来往参观的人们打开一段段红色的记忆。踏寻足迹,瞻仰英魂,红军精神如不灭的火炬一样永续传承。
据馆方介绍,由于近年来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和红色文化的大力宣传,哈达铺纪念馆的客流量持续增长。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纪念馆的设施与服务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现在,纪念馆每年会开展不少于20次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走进学校、社区和军营等地。未来,纪念馆也会进一步探索新的宣传与教育方式,开拓线上宣传与教育渠道,建设影视基地。同学们也向馆方提出了许多建议,诸如与新技术结合,进行多渠道的宣传,以及采用更好的呈现方式等。
下午,同学们前往纪念馆附近的“红军一条街”进行访谈。
醉官鹅青山碧水 感羌藏非遗文化
“一湖翡翠泛银波,水榭风铃迷野鹅。横桨任凭风左右,半船春意半船歌。”在苍茫无际的西北大地上,有着这样一处山水秘境。7月14日和15日,同学们前往官鹅沟对来访的游客进行采访,对当地旅游情况进行考察调研。官鹅沟景区主要由官珠沟、鹅嫚沟组成,总占地面积达到4.2万公顷,2003年被确立为国家森林公园,2022年被确定为国家5A级景区,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园内居住着藏、羌族3000余人,保留着独特的服饰,风俗文化。对于民族文化富饶的地区,同学们深入实地走访调查,亲身体会民族文化的发展现状,才能充分发掘尚待开发的旅游资源。
除了对游客进行采访,老师们和同学们还进入景区内的鹿仁村、新坪村等村庄深入探访,进行非遗文化等方面的调研。鹿仁村以藏族居民为主,村民大多信仰苯教和佛教,村里也充盈着浓郁的宗教文化。其中,苯教舞蹈宕羌傩舞更是省级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逢重要的节日或喜庆的日子,村民们会围着火把跳舞。宕昌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宕羌傩舞在这里得到了很好保护。同学们还特地采访了宕羌傩舞非遗传承人——苗赵生义老人。根据走访观察,几个村内的老龄化现象都很严重,青年人口外出务工居多,且更多希望留在县城或都市,直接导致了村内的民族和非遗文化后继难找传承人的问题。
15日上午,师生们一同前往了新坪村,在村委会成员杨文礼等带领下进行了调研。新坪村位于官鹅沟景区的鹅嫚沟内,大约有200户居民,几乎全是藏族人,苯教和佛教在这里和谐共处。杨文礼还是官鹅沟小学的校长,为了传承藏语,他设置了一周一节的藏语课,以此来打下孩子们的藏语基础。同时,村民们日常交流多是用藏语进行,这使得藏语得以传承下来。有些老人穿着藏族的服饰“波拉”,这是一种长裙,体现了老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坚守。同时还有一种羌族藏族文化融合的服饰,它将衣服和裙子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这些服饰上的图案也与他们的宗教信仰息息相关,传递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除了服饰,陶器也是新坪村的一大特色。村民们利用当地山上挖掘的土制作陶器,每一件作品都展现了他们的智慧和技艺。这些陶器不仅实用,还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成为了村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苯教的传承方面,政府也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和保护。新坪村还会庆祝一些苯教的传统节日,如七月十一的七月会和正月十五的火把节。村民提到,在节日的时候年轻人会回来参加节日,而平时青年外流现象仍然十分严重。一些经营者表示,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交通条件逐渐改善,但旅游业所需求的“退耕还林”之举,使得村民可耕种的土地面积锐减,更多村民选择外出打工或者经商。当下村民期盼更多游客前来,支持和参与非遗文化的传承,使村庄更加繁荣。
红军走过漫漫长征路,留下无数感人的红色故事,形成百折不挠的红色精神,汇聚成红色文化;深藏在山坳里的村庄,流传着穿越时空的文化,流淌着多种民族的血脉。在这里,红色历史和民族精神交响辉映,宕昌的文旅资源仍有众多尚待发掘的魅力和价值。
撰 稿 | 刘真琦 洪沐天 赵殿燊
杨嘉豪 刘宇飞
摄 影 | 曾静怡 梁逸波 张泽晟 平 易
剪 辑 | 梁逸波
编 辑 | 施璎珊
排 版 | 杨润康
指导老师 | 刘健鹏 刘素红
今天“分享”“点赞”“在看”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