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编者按
我们的生命里,
无疑会有很多个夏天,
但没有哪一个,会如今夏。
当年,怀揣着最初的梦想
来到上科大
“立志 成才 报国 裕民”的育人理念
激励着一代代上科大人
奋斗拼搏!
而今,即将踏出校园,
我们期望成为搏击长空的雄鹰!
在这个毕业季,
我们暖心推出
“毕业生的故事”系列,
真实记录同学们
在上科大的韶光年华、
奋斗历程、
师生情谊、
感悟心得,
愿有前程可奔赴,
亦有青春可回首。
祝福上科大的各届学子
坚守初心 踽步踏歌
前途似海 来日方长
我们以梦为马 不负韶华
杨云清
上海科技大学2019级本科生
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化学专业
毕业高中:
辽宁省大连市第一中学
毕业去向:
英国牛津大学 材料系攻读博士(英国政府奖学金EPSRC IDS DTP全奖)
在校情况:
上海科技大学校长奖
2022年参加哈佛大学3+1国际交流,并获上科大“双一流材料创新班”国际交流奖学金支持
前三年总成绩化学专业排名第一
物质学院综合排名连续两年前2%
上海市优秀毕业生
上海科技大学优秀毕业生
上海科技大学三好学生
上海科技大学产业实践优秀个人
2021年上海科技大学学术创新竞赛二等奖
兴趣爱好:
读书、旅游、滑冰、游泳
前言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大学生活已接近尾声,回顾四年的一点一滴,每一份努力、每一点坚持、每一次选择,都成就了现在的我。在上科大的学习和研究是快乐的、幸运的,也是挥洒汗水取得成就的过程。正值青年的我们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相信在不断的奋斗下,世界会因我们的努力变得更加美丽!
”
+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那是在高中一个平常的下午,偶然间打开上科大招生链接,阅读后我不禁赞叹这所学校的教学理念和科研能力,萌生了报考这所大学的想法。恰逢上科大夏令营报名时段,我便匆忙准备材料投递,在幸运地收到确认回复后,我即刻动身前往上海,与上科大的邂逅之缘就此开始。
夏令营和校园开放日让我更加喜爱这所学校,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先进的科研设施深深地吸引了我;而专业完全满足考生第一志愿这一点也深得我心。我清楚地记得,出于对化学的热爱,当时我的报考志愿清一色地全是化学专业,在别人看来非常“任性”,但实则不然。高中的我就已早早地确定了未来的方向,并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而相比其他学校,上科大的特点明显,和我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高考分数刚一公布,我便在提前批次报考了上科大,最终顺利地收到了录取通知书。
拍摄于第一次来上科大参加高中生夏令营
+
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
我是一个喜爱安静读书和独自思考的女生,一个走到哪里都拿本书看的书虫。在假期里,我会预习下个学期的内容,上课我也喜欢坐在前两排,认真记录,不懂就问。记得刚入学听第一堂高等数学课,有难度的新知识点扑面而来,一时没能跟上课程节奏的我心急如焚。通过课下问老师答疑、做习题册、读不同版本的教材,我熟练地掌握了原来不懂的地方,心里也就不慌了,还拿到了好成绩。在上科大的学习,无论是通识课还是专业课,对我来说都是通过钻研努力获得正反馈、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和奠定研究基础的过程。凭着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勤勉努力,入学第一个学期我就取得了物质学院数一数二的成绩。
+
小荷才露尖尖角
大一暑假我加入了物质学院杨晓瑜教授课题组,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接触到真正的科研。对于一直热爱化学实验的我来说,这次暑期科研的机会无比珍贵。那个时候我还没有系统地上过学校的有机化学课程,只是自己阅读了一本有机化学的基础书籍、上过一段时间的网络公开课。因此刚进组时,一切对我来说都是新奇的。在杨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师兄师姐们的热心帮助下,我很快掌握了实验室仪器的操作以及有机化学中的柱色谱分离提纯样品的手法。在帮助师兄师姐合成部分反应原料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后,杨老师让我负责合成在不对称催化中非常重要的手性膦酸催化剂。我也没有辜负杨老师的信任,经过不懈努力终于配合师兄师姐完成了自己的工作。
等到大二真正上了有机化学实验课,我明显地感觉到了提前参与科研实践的优势。许多实验内容和操作方法我在课题组中已经接触过,因此每次都能又快又好地完成实验。而在梁广鑫教授开设的“有机化学II”课程中,梁老师的激情澎湃和对各类有机反应奥秘的探究让我真切地领略到了化学的魅力。
我曾有幸在“能源科学与技术导论”课程上聆听了江绵恒校长带来的课程第一讲。不同于只跟着教材授课的方式,江校长深入浅出地讲授了关于能源科技创新的全球化视野、中国特色的能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探讨指引,也发人深思。我理解了地球面临的能源、气候和环境问题急需全人类一同解决,而探索清洁能源在社会中的可持续应用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一项任务。经过一番认真思考,我又联系了宁志军教授,申请加入他的光电材料与器件课题组。我作为宁老师课题组的一员参加了由上海科技大学物质学院面向本研学生的首届学术创新竞赛,和姚兵师兄一起探究和制备了钙钛矿X射线探测器并获得了二等奖。这段经历不仅让我对这个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锻炼了我的人际沟通、汇报答辩的能力,增强了我未来继续科研探索的信心。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到哈佛大学、牛津大学等国外名校学习是我儿时的梦想,没有想到梦想在上科大提供的国际交流平台上实现了。在了解了上科大与哈佛大学的国际合作项目后,我考量了自己的学业水平和科研经历,虽说没有百分百的把握,但很想去试一试,家人们也很支持我这个决定。经过紧张的准备和焦急的等待,我很幸运地收到了offer。就这样,我走上了前往哈佛大学的“3+1”交流访学之路,圆了儿时的梦。
到了哈佛以后,我发现除了地理环境和人际交往上的差异外,这里的教学和科研方式其实并不陌生,有很多与上科大的类似之处,课程的内容与我在上科大所学也能够无缝衔接。在独立科研实验课上,相比其他没有这方面经历的同学,在上科大有过两段科研经历的我更是具有明显优势。此时,从国内传来好消息:上科大跻身最年轻的“双一流”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成为一流建设学科,我也幸运地成为了上科大“未来材料创新班”的首批成员。
在哈佛大学George Whitesides 教授组开展科研
在哈佛最幸运的一件事,是我在介绍了自己的擅长的领域后被分配到材料界大名鼎鼎的George Whitesides 教授组中进行独立科研,探究的课题是磁场对电子在含有顺磁性物质的单分子层中隧穿过程的影响。这是我第一次独立地完成从调研文献、开展实验、分析数据,再到按照美国化学会格式撰写文章的整个科研过程。当时我和合作伙伴、博士后、教授不断地交流想法,一遍遍推敲数据意义和文章写作,也作了多次汇报和一次海报展演。正是这段经历,使我体验了独立开展并圆满完成课题的历程。我开始思考化学作为基础学科和材料直接造福人类之间的关系,甚至觉得自己跟材料学科之间颇有缘分。以上这些经历为后来成功申请牛津大学材料系的全奖博士项目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在哈佛的海报展演
除了上述课题组,我也单独联系了Roy Gordon教授来延续在上科大的太阳能电池领域的工作,和师姐一起尝试实现更高效的太阳能电池的不同方法。对师姐的观摩学习让我对在美国读研有了一定的了解,参加的各种讲座和座谈会更让我受益匪浅。
在哈佛交流期间,我圆满地完成了学习和科研探索任务,进入了两个学科交叉的课题组学习,还结交了不少朋友。感谢上科大国际交流项目这个非常有优势的平台以及“未来材料创新班”提供的丰厚国际交流项目资助,帮助追梦之人实现自己的梦想,还要感谢那么多位老师在幕后给予的支持,提供耐心的指导与帮助。谢谢你们!
Farewell Party上同去的VUS交换生
+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回到上科大以后,我继续在宁志军教授课题组中进行手性钙钛矿材料方向的毕业论文课题,同时也接手了师兄毕业后尚未完成的工作。感谢宁老师为我提供的这个机会,让我进入课题组开展科研,可以像研究生一样自主地开展实验并定期汇报交流,来锻炼我的样品测试、数据分析、图片绘制等方面的能力。终于,在经过了无数次文章修改、图片调整以及在春节期间加班答复编辑提问之后,我以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纳米材料领域的国际知名期刊 Nano Letters 上发表了人生中的第一篇学术论文!也是在提交文稿的同一天,我收到了来自牛津材料系的录取通知书(DPhil offer),在经历了漫长的申请和等待过程中的煎熬后,可谓是苦尽甘来。不久后,惊喜的消息传来,我成功获得了英国政府奖学金EPSRC IDS DTP全奖!实在是锦上添花的乐事。在这个过程中,我并没有申请太多学校,而是坚持心之所向,最终拼出了理想的成果!
结语
上科大孕育了一届又一届优秀的学生,他们在学习中艰苦奋斗,在人生路上砥砺前行。一流的平台、专业的教学和丰富的实践机会是我们在本科阶段就能享受到的宝贵资源。在校园中,时刻可以感到浓厚的学术交流氛围以及老师的温情。感恩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更要感谢我最亲最爱的家人们,是他们的支持让我勇于去追求、去实现最初的梦想。我会继续怀揣着学校的教诲,努力把自己所学,应用到化学、材料甚至生物交叉领域,解决科研领域存在的问题。今天,我们走出校门,明天,我们将努力让世界变得更好!
”
撰 稿 | 杨云清
编 辑 | 陈蕾
排 版 | 杨润康
责 编 | 高 瑄 管舜瑛
今天“分享”“点赞”“在看”了吗?